天津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深入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,把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,推动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劳动观念、增强劳动能力、培育劳动精神、养成劳动习惯,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实施“立柱架梁”工程,抓好实践基地建设和课程体系研发。强化资源整合,成立50个市级劳动教育高校实践基地,推动普通高校、职业院校结合专业优势与学科特色,为中小学开放实训实习场所、实践基地、设施设备。各区牵头认定50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各校牵头建设2个校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。建设100门劳动教育精品课程,支持中小学开设各类劳动教育校本课程,成立劳动教育课程研发专家团队,指导各区、各校创建学科创新实验室,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、项目式学习。遴选50所学校作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研发“领头校”,与基地合作研发实践课程方案。
实施“基础提升”工程,突出师资专业引领和教育研究指导。成立市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,建设集师资培训、课程研发、研究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劳动教育研究机构,举办劳动教育教师基本功竞赛,定期组织劳动教育教研活动,开展劳动教育案例(课程)征集推广,每学年开展1次劳动教育课观摩、1次劳动教育优质课评选、1次劳动教育成果展。通过“送课入校”“送培导教”等方式,培训高水平、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,推动建设劳动教育示范教学团队和名师。组织评选市级劳动教育优秀导师,遴选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,打造劳动教育改革“试验田”。
实施“春风化雨”工程,开展劳动教育宣传和主题特色活动。组织评选“劳动能手”“劳动优秀教师”“劳动先进班集体”“劳动明星家庭”,表彰劳动实践优秀学生,分批启动“百名劳模、能工巧匠”进校园等活动。以主题特色活动为抓手,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“开学第一课”,设立劳动教育宣传周,开展“劳动创造美好生活”系列演讲、征文、绘画、微视频等征集评选活动,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市级、区级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,经常性组织校级、班级劳动技能大赛,搭建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平台。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,探访身边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,体验多行业劳动岗位,积极营造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。
实施“扎根落地”工程,构建多方联动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。坚持全市“一盘棋”,汇集政府、教研、学校、家庭和基地等力量,多方联动、协同推进。政府推动,加强组织领导、统筹协调、支持保障和督促落实;教研牵动,组织课程研发、教学教研、师资培训;学校行动,制定活动清单,推进劳动教育落地,学生每周在课后服务时段参加劳动教育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小时;家庭带动,制定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指南,组织家庭劳动技能考核;基地互动,强化资源整合,形成“一区一特色”基地布局。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,完善评价标准、程序和方法,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,实现主管部门、学校、基地、家庭有效对接,并做好各学段劳动实践档案衔接。
实施“同心育人”工程,强化家庭教育落实和社会支持作用。分别制定学生家庭劳动正面、负面清单,引导家长增强责任意识,指导家长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。布置家庭劳动作业,检查督促劳动过程,关注作业目标的达成度。定期举办家庭劳动教育技能考核,组织“今天我当家”“劳动打卡闯关迷宫”“家庭劳动技能挑战赛”等活动,培养学生热爱劳动、享受劳动的高尚情操。协调妇联、共青团、农林、工信、科技、文旅、发展改革、总工会等部门,持续共建共享“市、区、校、班”四级劳动教育实践载体和平台,建立学生志愿劳动服务积分制,推动成立志愿家庭服务队,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动手实践、出力流汗,接受锻炼、磨炼意志,培养学生良好劳动品质。